“智能垃圾分类”的市场化推进
“智能垃圾分类”的市场化推进
在从前,垃圾分类向来是作为一项公益事业,经费完全有政府财政买单。即使是进行“智能垃圾分类”试点之后依旧如此,企业不赚钱,政府来掏钱。随着垃圾的增长,垃圾收运处理的费用会成为政府财政的沉重包袱,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卫生事业和资源化设施建设及运行管理。
将“智能垃圾分类”推向市场,能够很大程度的为财政减负。企业的赢利来源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财政适当的经费补贴。垃圾分类作为基本民生公益事业,财政有理由补贴企业经费。
2。 垃圾生产者的费用支付。如居民,作为垃圾的生产者,有理由有义务向企业支付费用。按国务院《价格机制改革》,环保产业将全成本付费。这可以参照今年来的“版权付费”,以音乐和NBA赛事来说,曾经音乐是免费下载的,但如今下载音乐是需要付费的;曾经观看NBA比赛是免费的,但如今收看一场NBA比赛也是需要付费的。
3。 资源再回收企业的费用支付。以湖南省为例,在岳阳汨罗就有一个大型的回收产业园,已经形成了一个固体废物资源、电子废弃物、塑业等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智能垃圾分类”企业可以将垃圾分类处理,获取费用。
4。 增值服务费用。“智能垃圾分类”作为新型互联网产业中的一员,在运营过程之中,通过垃圾分类切入至社区服务,可获得一部分增值服务费用。
垃圾的分类处理是时代进步的必要要求,是人类要求高质量生存环境的必然要求。只有通过“有形手”与“无形手”的“手拉手”,才能在为财政减负、为企业创收、为人民服务的提前下“向前走”。
“流浪大师”一直致力于“垃圾分类”的推广,曾经别人笑他“痴”、笑他“傻”,如今别人追捧他,炒作他。其实,在互联网江湖团队看来,“大师”有先知先觉,大智若愚;“大师”又陷入“当局者迷”的处境,殊不知自己的“垃圾分类”只是整个系统中的一环,打不通整个链条也是于事无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