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箱值得拥有
湿垃圾是易腐烂的,可以填埋到土里,土是咖啡色的,所以湿垃圾的桶是咖啡色的;干垃圾是需要焚烧的,烧的灰是黑色的,所以干垃圾桶是黑色的;红色给人以警示作用,所以有害垃圾投放到红色桶里;剩下的就是可回收的,可以资源再利用的垃圾投放到蓝色桶里。
很多人不知道,早在1957年,北京就在全世界率先提出垃圾分类理念。可从1996年北京推出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直到今天,20多年下来,公众对垃圾分类知晓率的提升并没有直接转化为切实的行动。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可历经20多年的培养,垃圾分类习惯都未养成,那就不只是时间的问题。北京全市每年生活垃圾清运量近千万吨且持续增长,面对市民对美丽北京的要求和向往,不能无限期等下去;改变人们“理念上认同,行动上滞后”的现状,也不能只寄希望于个体的主动自觉,需要在制度上为垃圾分类立规矩。
推行强制垃圾分类,意味着垃圾分类不再停留在理念层面,意味着居民不能再随随便便倒垃圾了。
其实,垃圾分类已经试点多年,但始终不尽如人意。市民吐槽最多的是,分类垃圾桶往往形同虚设。一方面,不是每户居民都能自觉按照分类标准投放;另一方面,垃圾收运企业照样混装混运,好不容易分类的垃圾,最后都是一车拉走;最后的处理环节也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要么焚烧要么填埋。所以,强制分类不能只是针对市民,必须要求垃圾投放、转运和处理整个链条,对应强制垃圾分类重新制定流程。唯有以法律法规的方式明确各个环节在垃圾分类上的责任,才能改变试点过程中遇到的先分后合尴尬局面。
强制,就是有“强”的力度,也要有“制”的措施。对违反垃圾分类规定的行为,要通过强有力的监督和惩处,使垃圾分类成为人人皆知、人人皆守的规矩。比如建立全市统一的积分管理制度,建立居民垃圾分类的信用账户,把垃圾分类纳入信用管理体系,依法对失信主体采取惩戒措施;坚决执行“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对拒绝收运的,未实行垃圾分类或分类不符合要求的,以及多次违规拒不整改的,都要移交执法部门处罚。
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人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需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以完整的责任链条打通各环节,变互不信任互相指责的“恶性循环”为各尽其责通力合作的“良性互动”。
强制只是手段,目的还在居民良好习惯的养成。其实,通过垃圾分类也能分出居民的境界高低,但愿在不久的将来,强制就会化成所以居民自觉自愿的行为。
最近浏览:
相关新闻
- 互联网+人工智能赋能垃圾分类,监控纠错更高效 2022-03-21
- SaaS架构的智能垃圾分类管理平台让垃圾分类更简单 2022-05-05
- 老罗讲分类|聚焦单品,方能成为垃圾分类设备的领跑者 2022-03-04
- 国内首台支持鸿蒙系统的分类回收箱--粤能智能回收箱 2021-07-29
- 春节我们一起来做做“减法”,正确处理闲置物品 2022-01-25
- 智能引领,垃圾分类的科技革新 2024-07-05
- 科技赋能垃圾分类数据管理 2023-10-30
- 你了解智能垃圾箱的回收方式吗? 2023-05-05
- 老罗讲垃圾分类(164):一个人人可参与的千亿级项目,您参与了吗? 2021-05-10
- 智能回收箱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3-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