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协定》以来最重要的环境多边协议有望诞生,“塑战”如何“速决”?
每天向江河湖海倾倒的塑料垃圾能装满2000辆垃圾车。就如此巨量的塑料污染,联合国环境署于今年5月的报告中提到:“如果立即采取行动,重新利用与回收塑料、调整做法、使用塑料以外的多样化材料,到2040年,就可以将塑料污染减少80%。”
就在5月29日至6月2日,联合国政府间塑料污染谈判委员的第二次会议在法国巴黎举行。经过一周的艰难谈判,约170个国家同意在11月前制定出一份草案。这一草案可能成为第一个遏制塑料污染的国际条约。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表示:“这是自《巴黎协定》以来最重要的环境多边协议。”
今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界面新闻ESG频道联合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做了一场直播,邀请WWF北京代表处海洋和塑料项目总监张亦默,中华环保联合会绿色循环普惠专委会秘书长蒋南青和中欧绿色与循环经济政策专家高杨,深入探讨从国际到国内、政府到民间、产业到个人生活应对严峻的塑料污染的措施与挑战。
“减塑”期待下的各国政策
经过数年的减塑进程,联合国环境大会的议题重点已经由自主承诺转向法律约束。本轮联合国政府间塑料污染谈判委员会议中,成员国就减少微塑料、循环设计、鼓励塑料制品再利用等议题基本达成一致,而在促进使用安全可持续的替代品的决议上则留有争议。
中欧绿色与循环经济政策专家高杨表示:“我们传统上认为纺织袋是很环保的,但其实可能(从产品全生命周期看)再生的聚丙烯再生料塑料袋的环境足迹才是最低的。”同时,在减塑议题上,欠发达地区和边缘人群的权益保护、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推行也是争议的重点。
中欧绿色与循环经济政策专家高杨
由于电商、外卖等行业的发展,塑料,特别是一次性塑料的使用增长迅速。目前全球每年塑料产量已超过四亿吨,其中中国、欧盟和美国产量位居前三。欧盟于2018年发布了《欧洲塑料战略》,希望在2030年实现所有塑料包装可回收或可再生。欧盟还于2019年通过了《一次性塑料制品指令》,禁止或限制了吸管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2019年,欧盟的塑料回收率达到了32.51%,但其中的80%是由出口完成。
“什么意思呢?它回收后把废弃物出口到东南亚国家,由东南亚国家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回收再生。事实上,它的本土回收再生率只有17%左右。”高杨说,“美国的回收率则是8.65%。”
中国占全球塑料产量中的三分之一,同时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废弃物回收国。2016年,中国固体废物进口量为4655万吨,主要包括废塑料、废纸、有色金属、废钢铁、废五金、冶炼渣、废纺织原料、废船舶等。
高杨表示:“全球只有不到10%的废塑料被循环回收利用,20%到25%的废塑料不加管控地填埋焚烧或者流入环境。在中国,废塑料的回收再生率已经达到了30%,并且都是在本土处理完成,没有出口到海外。”
中国塑料回收再生体系的建设进程
2018年,中国宣布逐步禁止洋垃圾进口,改变了全球塑料贸易。2022年10月21日,我国已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目标。在国内层面,2007年,中国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2020年年初,中国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在餐饮行业禁止了一次性塑料袋和吸管的使用。
中华环保联合会的蒋南青说:“如何将使用后的塑料从消费者端回收,对于塑料全生命周期管理来说是有挑战的。” 目前国际上正在推动消费塑料回收(Post-Consumer Recycled material,PCR),强调经过消费者回收再生的塑料才是真正的回收再生,而非仅仅是工业端中高价值废弃原材料的再利用。
“我们的社会原先只有生产这一个体系,而没有回收这个体系。现在我们构建一个新的、逆向物流的基础设施,光靠现有回收再生行业这类中小微企业是不行的,需要全社会共同推动。”蒋南青说。
中华环保联合会绿色循环普惠专委会秘书长蒋南青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在购买商品时可以通过标识判断产品是否环保。“目前国家有推绿色产品标识,就是那个绿树形状,”高杨说,“消费者也可以留意绿色再生塑料供应链联合工作组(GRPG)发起的‘回’字标识,这类标识关注的是再生成分和回收设计。”标识能够建立起消费者的归属感,甚至具有一定的社交属性,成为年轻消费者表达自身环保消费理念的标记。
但是目前国家绿色食品标识的主要标准依据是能源、水和碳,对循环的关注较少。因此,高杨表示:“当你推出的产品是绿色的,我作为消费者购买的行为就是绿色的。这个才是解决(塑料再生循环闭环)的根本之道。”
“无废城市”试点与商业创新
2020年,海南成为第一个加入世界自然基金会“净塑城市”倡议的中国城市,在城市尺度探索减塑净塑手段。在此之前,国务院办公厅于2018年印发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无废城市”并不是完全不产生固体废物,而是追求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无废城市的建设可以被归纳为四个维度:制度体系、能力建设、监督管理和宣传教育。
高杨表示:“在制度体系上,城市需要有专项计划将无废城市和塑料污染治理纳入到自己的城市规划中,同时也可以对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进行试点。”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EPR),是将生产者的责任延展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生产者应当在生产时将产品的报废、回收和环境影响纳入考量范畴并对其负责。目前中国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仍处于探索阶段。WWF北京代表处的张亦默说:“目前,中国已经对电气电子、汽车、铅蓄电池和纸基复合包装四个品类施行了该制度,也为其他领域的推行提供了参考。”
WWF北京代表处海洋和塑料项目总监张亦默
高杨说:“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发展到现在有五个形式,分别是基金制、公共私营合作制、押金回收制、税收制和补贴制。我们要因地制宜,根据城市、行业进行试点。”
他建议,首先需要识别城市的特性和主要产业结构来判断塑料废弃物涉及的行业品类,并建立废弃物目录制度。对高值废弃物可以应用押金制或基金制,低值废弃物可以选择红黑名单这类严格的底线管控措施。
就企业减塑创新案例,张亦默分享道:“这些创新可以大致归为三类,分别是企业的自我减塑、同行业或上下游合作减塑和材料捐赠。”他说:“我们小时候喝的玻璃瓶牛奶,喝完后企业回收清洗再灌装,就是同行协作的一个典型案例,也是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案例。”
但他也强调成本在创新案例中的影响:“在合作当中,如果下游实际消费者不能接受,或者说无法为操作成本买单的话,这个方法在实际操作上也会比较困难。”
“目前重要的是提高再生行业的产业规模,提高再生产品的品质质量,让这类产品能真正赚到钱,形成经济逻辑的闭环。”蒋南青说。
来源:界面新闻
最近浏览:
相关产品
相关新闻
- 沈阳市积极推动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 2023-09-28
- 粤能智能垃圾分类设备,环境保护的新卫士 2024-01-31
- 安徽印发方案:2025年全省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装 2023-07-03
- 塑料垃圾触目惊心,减塑捡塑任重道远 2023-06-28
- 重磅!日本研究证实云层中存在微塑料 2023-10-13
- 垃圾分类与乡村振兴,构建可持续的绿色乡村 2023-08-21
- 独特的虫子居然是塑料垃圾的“天敌” 2023-07-09
-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 2023-10-10
- 智能让垃圾箱变身“环保卫士”解决“白色污染” 2023-11-21
- 塑料污染治理“再下一城” 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加速搭建 202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