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古代紫禁城的垃圾分类是怎么做的
相传刘伯温当年在建造这座紫禁城的时候得到了玉皇大殿的明示,说天上的宫殿一共是一千间,地上皇帝的宫殿不能比天上的多,于是紫禁城里的宫殿正正好建了九百九十九间半。而宫殿门口的包金大缸对应的就是三十六金刚,七十二条地沟对应的是七十二地煞,传说它们能够保护皇城风调雨顺。
紫禁城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0米,宽750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北京的紫禁城是明朝皇帝朱迪于1406年建造的。为了拒绝元朝的命运,没有在元朝大部分帝王宫殿的基础上建造。相反,它向东移动了150米,重建了皇宫,包括所有的宫墙,比大多数皇宫都大。最近一段时间,垃圾分类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紫禁城作为明清两朝皇宫,里面住着那么多人。而且在古代并没有各种先进的处理垃圾的方式,那么当时要如何做到“垃圾分类”呢?
紫禁城里的垃圾,我们可以大致分一分,有粪便、妃子们的胭脂残留物、御膳房的剩饭剩菜、做衣服的碎布等等。
紫禁城中粪便的清理
粪便定期专门有人收。过去安定门外有个粪场,面积很大,装入专门的运输车,然后再运到城外,卖给农民们种田。晚清作家李伯元曾在《南亭笔记》记载:“宫人多用粪车,每月初四、十四、二十四,以空车拥入一换。”意思就是说,紫禁城里的粪车每隔十日,也就是每月的初四、十四、二十四日,就会空车进入,换走之前已经装满的粪车。当然,这部分收入全都进了皇帝的内帑,太监、宫女们是分不到这些“红利”。
妃子们的胭脂残留物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宫殿里美人妃子的脂粉都流到了渭河中去,让渭河泛起了油腻。在古代,其实处理妃子化妆用的残留脂粉,以及类似洗脸卸妆的水,也是垃圾处理的大事。一般对于这种洗脸卸妆的脂粉水,会倒进粪桶里面,当处理粪便的人收走时,这些脂粉废水也会一并收走。
御膳房的剩饭剩菜,做衣服的碎布
紫禁城御膳房中剩下的剩饭剩菜,有的可能会被赏赐给宫外的官员,有些类似君主吃剩下的食物,会被宫里的太监宫女分食,这种剩饭剩菜属于稀罕物,一般还不至于会被当作废物丢掉。做衣服剩下的布料、布头之类的,有些会被用来做成小孩子的尿片,有的被做成鞋帮子、有的被用来缝补旧衣物,有的可能会被一些老资格宫女偷偷卖到宫外,赚点小钱。
紫禁城中煤渣的清倒
明朝烧煤,清朝烧煤,煤的垃圾怎么办?开始往外倒,景山又叫煤山,开始堆煤,后来堆煤核垃圾,慢慢多了,再加上挖筒子河的土,最后就堆成一个景山。到乾隆的时候美化一下,修了五个亭子,如今变成北京一景了。
由古至今,垃圾的去向,是个长久以来被忽视,却值得追问下去的问题。垃圾分类则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些垃圾在分类处理之下,重复利用,持续造福人类,同时也保证了紫禁城的整洁。于此,垃圾分类的妙处,其实早在古代,就被紫禁城里的古人们诠释得淋漓尽致。
对大部分人而言,都觉得垃圾分类很难。针对垃圾分类难的“难点”,粤能环保的创新分类模式,将分类“难点变成了“亮点”,粤能环保倡导的模式是个长期经营的模式,通过激励引导居民,变被动为主动,潜移默化地完成这项任务,实现快乐分类,开心生活。
智能垃圾箱装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收运车遇到收运问题的难点所在。智能回收箱装满时满溢提示,利用可视化信息平台,将收运时间、线路、垃圾重量、质量信息实时上传,将整个收运过程置于平台监管之中。有效地避免了垃圾混收混运,垃圾并未装满时而收运,减少资源浪费,在收运过程中能够对垃圾投放质量进行识别,提高收运回收效率。
最近浏览:
相关新闻
- 高效实施台风后的垃圾分类策略 2024-09-20
- 垃圾分类:新时尚下的环保行动 2024-11-11
- 盐田区 2024 年 11.8 垃圾减量日“换享市集” 主题宣传活动 2024-11-06
- 智能垃圾分类箱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2024-10-12
- 粤能环保:推动企业垃圾分类成功的引擎 2024-09-05
- 绿色行动:11类场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指引 2024-09-06
- 粤能垃圾分类箱,快速解决居民"手机危机" 2024-08-30
- 科技助力垃圾分类:构建绿色未来的智能解决方案 2024-10-22
- 智能垃圾分类:打造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2024-10-29
- 智能垃圾分类:迈向可持续未来的创新之路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