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垃圾分类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经过长期治理,虽然曾经“垃圾围城”的现象基本消失,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持续增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为什么我们理想中的垃圾分类与真实的实际情况相去甚远?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太大,往往在于行动上的缺失,结果难以让人接受。我们如何去做好垃圾分类才能缩短二者之间距离呢?
一是消费文化处在低级阶段。我们目前正处于消费主义的扩张阶段,鼓励消费品的快速消耗,鼓励繁复包装,鼓励攀比和快速更新换代,其代价就必然是资源过度消耗和垃圾产量暴增。
二是社会心理尚未成熟。一方面是对新消费品趋之若鹜而对消费后的废弃物“避之不及”,对垃圾的去向缺乏关注和责任心;另一方面是将垃圾分类与“干不干净”联系起来,无法培养正常的垃圾处理的“平常心”。
三是垃圾分类体系的落地细节不到位。居民的社区认同取决于社区支持,又影响着社区参与情况。完善的垃圾分类设施、良好的投放体验等方面,都对居民的社区认同产生正向且重要的影响。在设施不完善、服务不到位的小区,居民的信任态度、环境责任感和居民的社区认同不再具有显著的关系。
四是垃圾分类低效和无序。我们垃圾分类的首要目标都只是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与仔细分类耗时耗力相比,大部分居民认为只需将废弃垃圾混装入桶就算完成任务,一些回收人员再从垃圾箱里对可回收物品进行初次筛检,垃圾清运部门只需将垃圾集中运走,最终在垃圾处理中心,进行低效的二次筛查,再集中焚烧、填埋。
事实证明,严格垃圾分类,根本就是一场城市环境治理的持久战,尽管在推行垃圾分类过程中,还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足,人们会有很多的不适应,但这一做法及其积极意义丝毫不可否认。近来,一些发展中国家与欧美发达国家之间的“垃圾大战”,也启示我们,垃圾分类处理已经不是一个小问题,随着城市的文明进步发展,彻底解决垃圾问题给城市环境、发展以及市民健康幸福生活带来的困扰,势在必然。
我们如何去做好垃圾分类才能缩短二者之间距离呢?
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只能做好垃圾分类。全世界的人们都在探索垃圾的意义,而垃圾回收则是第一步。循环利用、变废为宝才是垃圾分类的核心要义,因为一些垃圾的循环利用,也可能得不偿失。所以,做好垃圾分类这一步更多的是希望能减轻最终处置垃圾的压力,破解困境。
建立“物联网+垃圾分类+资源回收”新模式,以智能垃圾分类设备为载体构建物联网运营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或者APP搜索附近智能垃圾分类设备,进行垃圾分类投放。自动称重并自动积分,投放垃圾所得积分实时显示在个人账户里,用户可在积分兑换一体机进行兑换或者商城购买自己所需的商品,也可以在APP上面进行提现。运营商可通过后台数据管理实时查看垃圾箱满溢状态,即时进行垃圾处理。改变了传统的垃圾分类,自带除臭功能,打破了传统垃圾分类清理不及时、导致环境脏乱差、有异味招引蚊虫、滋生细菌等弊端。
使用智能垃圾分类箱中的传感器和物联网来传递当前等待收集的垃圾量。实时数据被中继到大数据平台,将这些数据与可用的垃圾车及其容量进行比较。通过这些数据,规划优化的收集路线,并选择路线最优以及容量适合的车辆。通过智能垃圾箱,一方面可以,可以缓解人们不知道如何进行分类垃圾的焦虑,了解分类知识,提高垃圾分类能力,进而培养居民的独立分类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垃圾分类前端的推广也可以减轻压力,节约端部成本,节省的成本和资金也被重新投入到防护等级设施的建设和技术改造中,实现减少浪费,提高环境保护的经济效益。
最近浏览:
相关产品
相关新闻
- 深圳:全力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 2022-10-14
- 你们小区有这么智能的垃圾箱吗 2021-08-29
- 人工智能在垃圾分类中的应用,利用好回收资源 2023-06-15
- 就地露天焚烧垃圾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2021-11-03
- 智能垃圾分类技术是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协同路径 2024-04-23
- “垃圾围城”之痛,我们如何建立一道守护墙 2021-09-07
- 数字化赋能,垃圾分类实现智能化 2022-11-29
- 要想减碳、助推生态文明,还得这样干…… 2021-11-19
- 以垃圾分类,破解“垃圾围城”之困境 2022-08-04
- 垃圾围城阴影之下,垃圾分类构筑绿色屏障 2023-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