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区,不用大妈也能做好垃圾分类!
近日,有报道称,陕西西安一小区出现辱骂诅咒式垃圾分类提醒,小区垃圾分类投放点旁的一块小白板上写有辱骂诅咒的垃圾分类提醒语,这一举止引起住户极度不适。垃圾分类本就是文明的体现,而这样极端方式的劝导实属不文明。
垃圾分类时间短,任务重
垃圾分类是环境治理的新变革,是生态文明的新进步。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这意味着全国多地将在2019年后,陆续进入垃圾分类的“强制时代”。
时间紧,任务重,我国已有多年的垃圾分类试点经验,现在到了质变的时候,需要迎难而上、严格落实,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相关推广和普及工作成为各个城市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当然,面对推广垃圾分类过程中群众可能出现的不理解、不配合,相关工作人员要在工作方法上动脑筋,而非如这次事件中的保洁人员那样粗暴提醒,这样不仅没有效果还很容易形成抵触情绪。
人工督导成本高,居民依赖性强
为了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有很多地方采取了人工督导的方式。即在每个垃圾分类投放点设督导员,在固定的工作时间段内,监督居民做好分类。因此就有了网络上常见的段子:上海市民每天早上都要接受来自垃圾分类处管理大妈的灵魂拷问:“侬zi撒喇希?”“你是什么垃圾?”
让居民在短时间内做好垃圾分类,在垃圾分类点安排现场督导员很显然是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如果有督导员在这里,垃圾分类的投放就好一点,只要没人在,大部分时间居民都在乱投乱放。而就算是有督导员值守的垃圾桶,走开一会的功夫,只要没人盯着,桶里就会冒出“混装”垃圾。现场督导员的工作任务量巨大,如果不时刻“盯着桶”,分好的垃圾全白分了。
完全实现“人盯桶”并不现实,人力支出成本高,督导员一旦离开几分钟,一切分类又将回到从前。长期的“人盯桶”督导虽然说可以培养居民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很多情况都是居民把垃圾扔给督导员让他自行分类,居民并没有自己主动动手分类。久了反而居民会对督导员形成依赖,依赖性太强会影响后期不实施“人盯桶”时,居民又开始随意乱丢乱投。这种垃圾分类模式,长此以往,并不能帮助居民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不用督导员,也可以做好垃圾分类
在这个小区,垃圾分类投放点不仅干净、整洁又美观,而且在没有垃圾分类督导员的情况下,居然也能做好垃圾分类!正是因为这个小区选择了智能垃圾分类设备。
粤能智能垃圾分类设备的投入使用,不仅可以培养居民分类的意识和习惯,还可以改变垃圾分类督导员可以从固定盯桶转变为24小时监控盯桶。通过投前垃圾分类指导,播放语音指导居民正确分类。24小时监控抓拍判断是否投放正确,如果不准确则会语音提醒改正。
居民投放垃圾后获得相对应的积分,可以去商场或者兑换一体机兑换商品,也可以直接提现,激励居民正确投放垃圾。在出色完成垃圾分类工作的同时,也让居民省心舒心。
全天候检测能力有保障,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可以24小时持续监督垃圾投放行为,检测是否乱扔垃圾、厨余垃圾是否破袋投放、混投混放垃圾等违规行为。对居民违规行为拍照取证后,实时上传管理后台,降低监督成本。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分类经”式的督导,投放垃圾获得积分等奖励,培养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习惯,让居民从要我垃圾分类到自己主动进行垃圾分类的转变。
改变生活方式是一个渐进过程,垃圾分类也必将是一场“持久战”。在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正向的激励、文明的倡导才能真正培养群众的自觉行动。只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能让垃圾分类意识越来越明确,垃圾治理之路越走越通畅,开启更加美好的绿色生活。
最近浏览:
相关新闻
- 粤能垃圾分类箱,快速解决居民"手机危机" 2024-08-30
- 垃圾分类:新时尚下的环保行动 2024-11-11
- 智能垃圾分类:迈向可持续未来的创新之路 2024-10-14
- 绿色行动:11类场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指引 2024-09-06
- 科技助力垃圾分类:构建绿色未来的智能解决方案 2024-10-22
- 高效实施台风后的垃圾分类策略 2024-09-20
- 智能垃圾分类箱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2024-10-12
- 盐田区 2024 年 11.8 垃圾减量日“换享市集” 主题宣传活动 2024-11-06
- 粤能环保:推动企业垃圾分类成功的引擎 2024-09-05
- 智能垃圾分类:打造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