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权威发布|2019年再生资源是9000亿的规模,关注格绿班小程序立刻可参与!
再生资源主要是指那些不可再生的,但在被利用后进行回收加工后可以再次被利用的物质资源,其主要包括钢铁、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合金、无机非金属、塑料、橡胶、纤维、纸张等。而在这其中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轮胎、废纸、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机动车、废旧纺织品、废玻璃、废电池是再生资源的十大类别。
随着近年来国家为了鼓励人们进行资源回收,先后相继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同时在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不断推动以及环保督查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我国再生资源回收总量呈现快速增长。
近些年国家出台并实施的相关政策
2016年,我国十大类别的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2.56亿吨,同比增长3.7%,回收总值约为5902.8亿元,同比增长14.7%。
2017年底,我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轮胎、废纸、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机动车、废旧纺织品、废玻璃、废电池十大类别的再生资源回收总量为2.82亿吨,同比增长11%。2017年,我国十大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值为7550.7亿元,受主要品种价格上涨影响,同比增长28.7%,所有再生资源品种回收总值均有增长。
到2018年,我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轮胎、废纸、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机动车、废旧纺织品、废玻璃、废电池十大类别的再生资源回收总量为32218.2亿吨,同比增长14.2%。2018年,我国十大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值为8704.6亿元,同比增长15.3%。
商务部官网数据显示《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20)》,报告全面反映了2019年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基本情况。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总量同比增长10.2%,达3.54亿吨,回收总额约9003.8亿元,同比增长3.7%。
从2016年到2019年来看,近三年资源回收总量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1.41%,再生资源回收总值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11%。
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产业发展现状
废玻璃等品种的回收额均有增长,其中报废机动车回收额增幅最高,同比增长22.8%。我国自然资源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长期存在。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修旧利废、物尽其用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优良传统,是提高资源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文化基础。
报告称,2019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约10万家,从业人员约1500万人。截至2019年底,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轮胎、废纸、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机动车、废旧纺织品、废玻璃、废电池十大品种的回收总量约3.54亿吨,同比增长10.2%。
2019年,我国十大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额约9003.8亿元,同比增长3.7%。报废机动车、废钢铁、废旧纺织品、废轮胎、废玻璃等品种的回收额均有增长,其中报废机动车回收额增幅最高,同比增长22.8%。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政策助推行业转型升级
2019年,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国家对再生资源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再生资源领域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力度加大,多项重大利好政策相继出台,持续为行业注入增长动力,推动再生资源行业向集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发展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19〕44号),提出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的综合利用产业基地,促进产业集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开发银行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的通知》(工信厅联节〔2019〕16号),明确提出支持实施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项目,推动废钢铁、废塑料、退役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等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
5月,《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715号)取消了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总量控制要求,实行“先照后证”制度,允许“五大总成”再制造再利用和旧件流通,报废机动车的收购价格改为由市场主体自主协商定价,通过规范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为,畅通汽车产业循环发展链条,促进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的快速发展。
2.标准支撑作用逐步凸显
2006年以来,国家标准委等14部门先后发布《2005-2007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2008-2010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其中废旧产品及废弃物回收与再利用重点项目100多项。
在政府、行业协会以及企业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再生资源行业标准化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截至2019年底,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领域现行的国家标准164项、在研的国家标准计划38项、现行的行业标准139项、发布团体标准70项,已形成国标与行标相结合,强制性与推荐性相协调,覆盖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旧纺织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多个再生资源品种,涵盖回收和利用领域的标准体系,基本满足了产业发展对标准化工作的需求,有效促进了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并将继续推动产业调整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国际竞争力。
3.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不断完善
近年来,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规模明显扩大,全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轮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玻璃等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量逐步攀升。
从全国来看,大部分地区已建立起以回收网点、分拣中心和集散市场(回收利用基地)为核心的三位一体回收网络。据不完全统计,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重庆、厦门、宁波、大连、青岛等22个省、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目前已形成回收网点约15.96万个,分拣中心1837个,集散市场266个,分拣集聚区63个,回收网络已初具雏形。
一批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创新能力、品牌影响力和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凸显,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衔接模式、“互联网+回收”模式、手机app或热线平台服务模式逐步成熟,集回收、分拣、集散为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逐渐完善。
4.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协同发展
在政府引导和市场化机制运行下,上海、广东等省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稳步开展。
结合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多个省市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企业或公共场所开展再生资源回收系统与生活垃圾收运系统“两网衔接”,鼓励和推动回收体系与垃圾收运体系各环节有机结合,通过环卫系统与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合作,推动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融合。
5.全流程监管新模式初步应用
2016年,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6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明确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实现信息流与物质流的统一。在政策引导下,行业组织和企业积极探索开发再生资源回收信息化平台。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联合回收利用单位、监管部门为医疗机构建设输液瓶(袋)回收溯源体系,监管部门可通过管理数据平台查看管辖地内的医疗机构输液瓶(袋)产生、交接转运和回收利用情况,实现数字化远程监管和分级管理。输液瓶(袋)分类投放、暂存、转运、再利用的全生命周期追溯体系可有效杜绝输液瓶(袋)违规利用,避免资源流入小散乱企业,大大提升了行业规范化水平。
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再生资源行业定位不明确
由于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经营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场地简陋、安全环保设施差以及税收上缴少、效益低等原因,各地政府对再生资源回收项目的态度“冷热不均”,目前某些地区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存在偏见,限制再生资源回收处理企业发展,有些地方干脆一禁了之,不允许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落户。
2.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二次污染问题突出
由于再生资源来源广泛、回收路径复杂,目前国内回收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再生资源分拣仍由人工进行粗略分类,不同类型、不同系列原料难以有效分离,下游企业利用过程仍需要花费人力和资金进行预处理,造成回收环节成本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
3.行业监管不到位,市场秩序较乱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进入门槛低,无组织、无管理的小回收主体在整个回收行业中所占比重较大,不少行业经营者长期以来无固定经营场所,经常处于“打游击”状态,部分企业也游离在行业监管之外。一些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缺乏规范处置能力,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有的甚至没有相应的配套设施,生产和堆放过程中极易产生扬尘、废水等环境问题。
展望未来,报告认为,在政策的引导下,固体废物资源化水平和塑料回收比例均将得到大幅提升。但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再生资源价格持续下跌,行业整体处于疲软状态。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步趋好以及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下游企业对再生资源的需求有所回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疫情对于回收行业的冲击,与 2019 年相比,行业整体形势仍不容乐观。
智能垃圾分类,是未来趋势,科技改变生活,改变垃圾分类的现状,垃圾分类始于心,持之以恒在行,加入这场持久而艰巨的战役中。粤能环保是您不二的选择。
1.人脸识别启动设备;
2.扫码启动设备;
3.刷IC卡启动设备;
4.PC端/移动端管理系统;
5.开关信号监控;
6.内置自动称重系统,后台实时监测;
7.满载自动停用并自动发送清运信息;
8.人体感应照明;
9.投放口防夹手;
10.杀菌消毒;
11.体温感测;
最近浏览:
相关产品
相关新闻
- 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从业人员约1300万 “互联网+”回收成新潮流 2023-08-29
- 国务院关于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 2024-03-15
- 粤能科技助力垃圾分类绿色转型,实现“双碳”目标 2023-08-23
- 铜陵市:做好垃圾分类 倡导低碳文明 2023-09-12
- 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如何有效结合? 2023-09-01
- 分析 | 垃圾分类与智慧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 2023-08-12
- 粤能智能回收设备,解决城市垃圾分类难点 2023-08-08
- 废物回收华丽变身,有效助力净零排放 2023-12-20
- 垃圾分类为资源再生降碳减排开启新时代 2023-07-31
- 垃圾回收变红包?交行青岛分行创新垃圾分类领域数字人民币应用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