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上海垃圾分类,实行两周年后近况如何?
近日威海市环翠区环卫部门联合花园社区及威海粤能环保公司共同开展撤除垃圾桶的试点活动。每天早、中、晚三个时间段通过流动垃圾分类车进行定点定时收运生活垃圾。与2019年《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公布的那段生活略有相似。
回想起来,在那段时间同事间突然不聊基金股票,不谈房价房租,不约而同改口聊垃圾分类。一场社会大考在上海拉开序幕,不限户籍、年龄、性别、学历、婚否美丑,皆可参与。考试要求简单:自觉分好生活垃圾,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投放。垃圾分类的实施是人与规则的互动,这是对各级政府、企业单位、社区的工作挑战,也是对上班族的磨难。
同事的一袋垃圾在爱车后备箱放了3天,起因就是小区垃圾桶加盖门窗变装升级成垃圾房,固定投放时间为早05:30-08:45和17:30-20:30。
同事的程序员属性,上班时间11点-23点,巧妙的错过小区内投放时间。直到第三天不得不把家里的垃圾,于众目睽睽下摊开在公司垃圾房。
起初还能看到“反抗者”,拒绝垃圾分类的居民,不分厨余和其他垃圾,胡乱投放。
现场几位志愿者立即围过来,帮忙戴上红袖章,手拉手地挽留下“反抗者”温柔地告诉他:侬勿大忙伐(你不太忙吧),麻烦侬一起帮帮忙欸,垃圾(la si)分类。那一刻想走也走不了,逃走了更可怕。当天居委会宣传组带垃圾分类图,通关指南,测试题等上门拜访。第二天电话通知所在公司单位,告知测试结果。
网上盛传上海阿姨霸气问候:你是什么垃圾? 怎么张口骂人?这其实是阿姨们的爱啊!刚开始总有人错误判断,分类失败,需要在桶边重新分类。为了节省时间高效投放,志愿者阿姨们老远的就会招呼你,主动帮忙分类。
大部分人的天性是喜欢获得而不喜欢舍弃和改变,大家开玩笑地说:一定要做一个拎得清的人。意思是说手上拎的垃圾要分清。
从开始的“反感”到“习惯”垃圾分类;把“要我分”做到“我要分”;“用一个桶”变成“三个垃圾桶”,随手垃圾分类悄然成为上海生活的日常习惯。我惊奇地发现家里角落变得更干净,互帮互助协助垃圾分类大家变得更亲近了,同事上班迟到的都变少了(提早出门送垃圾)。
条例实施以来,成效显著。各项数据研究,上海垃圾分类的效果是成功的。上海实施垃圾分类成功源于全民参与对垃圾分类标准的认知;环卫设施设备的完善和合理;友好的奖惩制度;实现分类体系的全程监管。
浩瀚无垠的宇宙,唯有地球给与我们生命,良好的生存环境让生命得以延续。《道德经》中讲“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意思是我们只能按照万物的本性去发展,而不能随意改变它。我们以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去创造更美好的世界。从现在起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尽量少点外卖或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使用可降解材料,减少塑料消耗。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气质和底蕴,而居民素质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垃圾分类是考验居民道德品质的重要参数,贵在坚持,美化家园重在行动。
最近浏览:
相关产品
相关新闻
- 湘潭市2025年底实现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2023-06-21